(一)拓展涼山高新區空間布局。采取“全州統籌、擇優遴選、動態管理”的方式,待化工">
重點任務
(一)拓展涼山高新區空間布局。采取“全州統籌、擇優遴選、動態管理”的方式,待化工園區成功認定后及時將成涼工業園區納入西昌釩鈦產業園區管委會管理,形成涼山高新區核心區。按照“一區引領、多園融合”的管理機制,在不打破現行行政區劃界限的基礎上,2024年12月底前將州內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重點實驗室、孵化器、眾創空間)等納入涼山高新區“一區多園”覆蓋范圍。構建以涼山高新區為核心,州內其它園區為政策區,重點企業為輻射點的“一區多園”發展格局,共享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相關政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對涉及核心區外園區的設立、變更、調整、人事、編制、國民經濟統計、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等事項的管理,在符合涼山高新區總體發展布局下,仍由所在地政府(園區管委會)管理實施。
(二)建立高新區數據統計體系。納入涼山高新區“一區多園”管理的相關縣(市)園區管委會確定專人負責所在園區相關指標統計和填報工作,經所在地統計部門核實后每月將資料報送涼山高新區(西昌釩鈦產業園區管委會),州統計局根據相關資料每季度測算涼山高新區經濟總量、工業增加值等相關指標,精準掌握“一區多園”發展動態。相關經濟統計數據僅用于申報國家級高新區工作。
(三)加快化工園區申報認定進度。對標對表省經信廳反饋的《涼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申報認定化工園區基礎設施及公輔配套設施建設清單》,加快實施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等項目,確保通過現場核查。全力推進園區規劃環評審批和水資源論證等工作,確保2024年成功認定為化工園區。
(四)完善園區組織結構。對照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的要求,優化調整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強化科技創新、科技管理等職能職責,健全園區管理運行體系。
(五)完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按照州市共建原則,從2025年起連續兩年,州財政每年出資1億元,專項用于支持涼山州高新區核心區征地拆遷安置及配套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等相關工作,每年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績效評價,視績效評價結果再予以繼續支持。
(六)組建園區投資開發公司。按照州市共建,以市為主的原則,州、市國有企業共同出資對園區現有投資開發公司—西昌高新投進行股權重組。重組后的高新投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完善法人治理機構,實現市場化運作,主要負責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土地開發利用、運營維護等工作。為持續做強高新投,各股東連續三年向公司注入資本金,每年總額不低于1億元,各股東按持股比例承擔。州政府積極爭取省上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指標,優先統籌安排支持涼山高新區發展,總量不低于2.0GW,逐年配置到位。
(七)設立工業產業發展基金。州、市財政及州、市國有公司共同出資組建重點支持涼山高新區引進延鏈補鏈強鏈項目的工業產業發展基金,積極探索與國有企業、社會資本和跨區域產業基金開展合作,形成初期30億元規模的工業產業發展基金,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力爭2025年達到50億元的規模。基金主要用于投向涼山州釩鈦、稀土、新材料、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的重大項目招引投建,同時支持釩鈦、稀土等產業鏈研發投入和項目培育。
(八)提升園區行政審批效能。繼續深化政務服務中心改革,州、市按照“權責一致、職能匹配、能放盡放、精準賦權”的原則,根據園區發展需要,對涼山高新區的行政審批權按程序報批。聚焦能下放盡下放、能委托盡委托,不能下放、不能委托的采取入駐方式,實現“園區事園區辦”。加大對企業的綜合服務力度,推行“網上辦、減證辦、幫代辦”,實現園區辦事“最多跑一次”,為企業發展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九)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支持州內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優先落戶涼山高新區。對釩鈦深加工項目生產用電優先列入優惠電價享受范圍,對個別補鏈延鏈強鏈重大項目,可以一事一議。打造綜合成本洼地,積極招引一批釩鈦深加工產業項目及產業集群落戶涼山高新區。